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不像是一般的展廳展示設計,一般不能按照設計師的隨意想象天馬行空的去設計和擺放,他是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條例,如《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》、《博物館照明設計規范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》等。在法律法規的范疇條框內去設計呈現出最能吸引人注意的展示。
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組成博物館的最基本區域有哪些,在規劃了這些基本區域后,根據區域進行細分設計。一般來說,在展覽館設計中,主要區域是圖書館區、展覽區、技術辦公區和觀眾服務區。還會有其他一些區域,根據不同展廳的實際情況確定。
藏品庫區應由藏品庫房、緩沖間、收藏臨時倉庫、鑒賞室、儲藏室、管理辦公室等部件。
陳列區包括進廳、展覽室、臨時展覽室、戶外場景、報告廳、陳列室、陳列道具儲藏室、接待室、觀眾休息室。
技術和辦公區:包括評估編目室、攝影室、實驗室、技術處理車間、文物復制室、標本制作室、研究閱覽室、管理辦公室等。
觀眾服務設施:包括服務臺、紀念品銷售部、食堂、小行李寄存處、售票處、休閑區、洽談室、停車場、衛生間等。
博物館的平面格局一般是寬松流暢的,那展示空間的主要表現形式還是要先體現在平面功能布局上,個井然有序的參觀路線能讓觀眾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仔細品味。在正常情況下,參觀路線從入口開始,并保持一定數量的交通路線。展區的布置可以類似于商品展示。博物館的大部分展臺和展板都依賴于建筑本身。這種結構相對簡單,但對于單一的藝術品和文物,可以根據自己的體積設計適當的觀看距離,特別是注意體積稍大的展品,并留出更多的空間。
大多數的博物館展品都有相應的固定展館,從整體環境來看,參觀者可以有一種干凈舒適的感覺。除了展覽中的物品外,盡量不要讓其他東西出現在展覽范圍內,以免破壞展覽的整體環境。展中使用的道具是為了襯托展品,也需要精心設計,但不能有太多的渲染,否則會有主導客人的可能性。